<?php the_title(); ?>

议题圆桌 | 乡村教育信息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青岛宣言:抓住数字化机遇,引领教育变革》提出,为了在2030年之前实现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一目标,必须利用包括移动学习在内的信息通信技术,强化教育体系、知识传播、信息获取、优质和有成效的学习,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我国亦是在2015年将信息化有关内容首次纳入教育法,并在2018年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方面是触发了更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发生,另一方面更是凸显了乡村教育在信息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这一议题近来引发了不少的关注,本次CDR聚焦于乡村中小学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双师模式”和“网络课堂”,深入交流这类干预的有效因素和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022年4月20日下午,CDR邀请三位伙伴,分享他们各自探索的实践路径与方法。

活动阅读资料>>

活动录屏及时间轴>>

00:03:00-00:10:50 开场介绍:乡村教育信息化下常见模式——本地智慧课堂、网络课堂、网络双师课堂介绍

00:10:51-00:32:50 主题介绍1探索乡村教育信息化最佳实践(马铁风,北京联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00:33:30-01:04:25 主题介绍2:数字赋能,如何大规模助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吴虹,深圳市宇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原沪江互加计划负责人)

01:04:40-01:40:00 主题介绍3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教育信息化落地方案探索(史耀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CEEE所长)

01:40:01-02:19:58 现场互动问答:

  • 对于本地公益伙伴「对接学校,捐赠后持续服务和运营」,如何支持乡村教育信息化有什么要求。我们在海南乡村做支教是确实发生很多学校的数字化设备没有人使用,或设备有各种问题。我们就想做本地捐赠后的在地服务。
  • 目前针对信息化引进农村学校教育的持续性研究最长是多久?不知针对信息化教学对农村孩子的影响是否已经有明显的效果呈现出来?
  • 数字化技术和工具的迭代速度非常快,乡村信息化教学如何跟上进度?如果需要不断的更新技术和工具,公益组织支持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性如何保证?
  • 请问乡村信息化,是涉及前期大规模固定资产的投入,投入后肯定涉及折旧,这种大规模的投资,主要投向义务教育阶段,按公共产品理论划分,社会积极性较低。从教育学、教育管理学以及教育经济学角度来看,观点不尽相同,经济学、RCT可能主要是从投入产出角度来看,教育学可能是偏向于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看,而教育涉及到的各方主体的人是比较复杂的,但我们现在选拔制度导向下,农村空心化人才流失严重,如何实现一种供血到自我造血真正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一阵风”,只是跟随政策热点呢?
  • 我们能看到乡村教育信息化的长期效益非常巨大,从国家层面,做这方面的倡导以及支持也是很长时间了,但目前在很多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还是非常艰难,具体的瓶颈在哪?在社会机构层面,做这方面支持的也不多,原因是什么?要克服这些障碍,我们可以尝试往哪些方面努力呢?
  • 杭州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最近在做面向乡村孩子的VR博物馆课程。4月份在互加平台尝试过 一次VR直播,反响虽然不错,但是我们也发现我们发送给乡村学校的VR资源包使用率非常低。这让我们去思考是否要构建平台使得资源使用更加便捷。但构建平台就会面临我们如何自我造血,可持续,维护管理运营的问题。因为这已经超过我们高校教师的能力范围了,基金会是否会对这类项目有兴趣? 这样的VR课堂对于乡村孩子有没有意义,会不会只是我们资源方自己把这件事情的意义放大了?

02:19:59-结束 总结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