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给资助机构带来诸多挑战。资助机构想要做出效果、实现目标,有必要探讨伦理,以说清楚自己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目标和价值理念,并把这些思考转化为对组织成员行为层面的明确要求。
资助者圆桌论坛梳理和总结国内外成果,编制《资助伦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目的在于提供一套可借鉴资源,鼓励和支持资助机构围绕伦理议题展开实践探索,反思组织的目标和价值理念,确立适合自身的行动指引。
手册主要分享两块资源:
- 一组伦理原则及若干条具体实践建议。包含四个版块、十五项伦理原则,每条伦理原则采用一至三条细则加以诠释, 并提供若干条具体实践建议。这些原则来自笔者对国内外实践案例的梳理和筛选,体现出资助机构致力于良好资助实践的承诺。资助机构可借助他人成果展开辨析和思考,明确哪些伦理原则对于自身而言是重要且必要的。所有伦理原则、细则和实践建议仅是示例,不应该被视为标准答案 。
- 一套练习资源,分别是问题讨论与决策框架和伦理困境案例。其中,问题讨论与决策框架是一套用于思考、讨论和对话的实用程序,指导资助机构就伦理困境展开逐步分析,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伦理困境案例有九个,来自于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真实案例,呈现出在资助相关事项上较有代表性的几类状况。资助机构可以协助组织成员刻意练习,以使伦理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两者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配合用于练习。
手册意在为中国的资助机构提供实践参考,而非建立某种道德标准范式。所有计划启动资助或正在从事资助的组织、部门或团队均可根据自身实际,直接采用全部内容,或选择借鉴部分元素。
基于每个组织的目标和价值理念不同,即便有许多非常好的工具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也很难仅通过复制粘贴获得适合自己的做法。理想情况是,每个资助机构能够借用手册中的资源,建立一套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伦理原则和实践程序。
感谢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的资助,感谢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教授贾西津老师的贡献,也感谢诸多行业伙伴的参与和分享,使一个艰深却又非常重要的话题浮出水面。
本手册仅为1.0版本,完成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还有一些的值得思考但尚未触及的话题,比如资助机构对于同行和行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联合资助中的各方角色与关系,工作人员的身心安全和自我保健等,希望后续还有机会继续探讨。
受时间能力限制,定有许多未考虑周详的地方。文责自负,错漏之处,欢迎不吝指正。任何反馈或想法请联系:luyian@cdr4impact.org。
发表留言
要发表留言,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