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专享】线上研讨实录所有内容仅限CDR成员浏览、学习,谢绝任何形式的公开转载、发布、传播。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基金会几乎都做过捐赠。有些捐赠,捐完了就捐完了,有没有效果,就不想过问了。有些捐赠,刚开始有美好的期待,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属于比较低效的公益。有些捐赠可能不仅低效,甚至是负效,比如助长了依赖心理,破坏了当地的社会关系,引导了错误的发展方向等等。
如果基金会不再满足于负效、低效以及不问成效的公益,而是希望公益能够做出显著的效果,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这就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开展成果管理,将有效的资源投入到能够产生尽量大效果的活动中去。
有效公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套理念、方法和流程的保障才能见到效果。有效公益,不仅是项目人员的工作,而且基金会全体人员的工作,发起人和秘书长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基金会的成果管理有哪些重要的方法和工具?理事会抓机构的成果管理,重点抓哪些方面,怎么抓?秘书长如何管理发起人和理事会的成果预期,如何向理事会报告工作成果,让理事会看到工作团队的成果?如何让工作团队感受到工作成效,觉得工作是有意义的?
针对以上问题,CDR邀请了广东省千禾社区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刘小钢女士和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游劢先生,共同分享、交流和探讨。
>> 以下为活动内容时间轴(含ppt)和全程录屏,欢迎回顾:
00:07:06–00:29:10 CDR方法总结:六张图,初探有效公益(点击查看PPT) (李志艳)
00:29:49–01:08:22 发起人如何促进基金会成果管理(刘小钢)
01:11:38–01:39:10 秘书长如何开展预期管理和成果报告(点击查看PPT)(游劢)
01:40:29–02:12:16 互动交流
- 千禾基金会在社区公益这块做了多年探索,刘理事长觉得机构在营造公正、关爱和可持续社区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你们有成功衡量的指标吗?
- 恒申基金会会带理事会成员去做项目探访吗?如果团队非常小,是否会疲于应付集团或者理事会的各种要求,偏离了初心和战略? 企业基金会怎么做到真正切入一些非做不可和非我莫属的事情?
- 请问游劢老师,一个刚刚起步的基金会,成立1年的目标和成立5年的目标,应该如何制定?恒申基金会在刚成立后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完成了那些目标?
- 志艳讲的第五张PPT,提到“评估重点为成果”,那么关键要素是否纳入评估重点?
- 志艳讲的第六张PPT提到,几个有效的阶段:逻辑有效(逻辑推演)、显示有效(成效监测)、验证有效(影响评估),疑问:
- 有效也有程度,对于不同程度上的有效,评估怎么考量?
- 基于CDR对于“有效”的论述,怎么来看待“efficacy,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均指向有效性)?
- 有效公益和有效资助有什么不同和共性的地方?
【成员专享】线上研讨实录所有内容仅限CDR成员浏览、学习,谢绝任何形式的公开转载、发布、传播。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发表留言
要发表留言,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