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专享】线上研讨实录所有内容仅限CDR成员浏览、学习,谢绝任何形式的公开转载、发布、传播。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乡村的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乡村60周岁及以上、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相应比重分别高出7.99个百分点、6.61个百分点。同时,乡村养老的困难更多,有文章分析提出“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老年人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返贫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加大,宜居环境建设严重滞后,涉老侵权问题较为严重,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凸显,公共服务成本高且难以到达。”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简称中央一号文件)从老年人健康服务、基本养老保险、特困供养服务、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农村养老服务网络5个方面对农村养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公益研究院解读,这是首次提出“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村级幸福院”三个概念。“构建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即增强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的失能照护服务能力,拓展乡镇敬老院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发挥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前沿阵地作用。村级幸福院的建设与升级改造,是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发展互助性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是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最基础的一环。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的实现,既要依靠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的构建、养老服务设施的健全、养老服务的可持续运行,又要依赖政府财政力度的支持、服务监管、孝老敬老氛围宣传等。”
2022年7月20日,我们发起本次线上研讨,希望与关注积极应对老龄化、养老、乡村振兴、大健康等议题的公益慈善资助方和社会组织,一起交流探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养老的现状与未来。感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对本次研讨的大力支持。
阅读资料 >>
活动回顾 >>
主持人开场:点击查看 录屏&文字实录
- 议题概览: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实践模式、挑战与发展方向(安瑞霞,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博士)
- 点击查看:嘉宾ppt 【仅供内部学习,请勿公开传播】
- 案例一:“乐龄陪伴”探索农村留守老人和特殊困难老人服务模式(王伟,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项目二部负责人)
- 案例简介: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在2019年“敬老月”期间启动实施“乐龄陪伴——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工程”。两年来,共投入资金物资5000多万元,在江西、福建、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甘肃等10多个省资助建设“乐龄之家”1000余个,为农村留守老人及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陪伴、安全防护等服务。
- 点击查看:录屏&文字实录 【仅供内部学习,请勿公开传播】
- 案例二:慈善助力乡村养老服务发展(邓学艺,陕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陕西助老汇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创始人)
- 案例简介:助老汇在泾阳县开创的“社会组织+基层老年协会”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被收录到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编著的《走进养老服务业新时代: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中,成为“全国75个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之一。
- 点击查看:录屏&文字实录;嘉宾ppt;案例《国家三部委典型养老服务案例-陕西省泾阳县农村养老服务新试点》【仅供内部学习,请勿公开传播】
- 案例三:养活村庄——从互助养老到活化乡村(周丽娟,施永青基金(香港)北京代表处办公室主任)
- 案例四:三级执行体系、乡村人才振兴与多方协作(钟铁华,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 案例简介:“关怀乡村留守老人”项目以平等尊重为核心,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缺乏生活照顾和精神孤独的问题,协同县民政局和村委,培育本村/社区养老志愿者,依托本村/社区养老设施,为留守老人上门提供陪伴服务并开展社区公益活动,以社区互助的方式助力农村养老服务,构建县镇村三级执行体系,开展多方协作。
- 点击查看:录屏&文字实录;嘉宾ppt【仅供内部学习,请勿公开传播】
- 现场互动问答 要点:关于“乐龄陪伴”项目的具体信息补充;关于医养结合的已有探索;
- 点击查看 录屏&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