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 the_title(); ?>

【成员专享】CDR研讨 | 残障融合意识与基金会从业者专业发展

【成员专享】线上研讨实录所有内容仅限CDR成员浏览、学习,谢绝任何形式的公开转载、发布、传播。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30周年,也是《残疾人权利公约》通过的第15年。作为一家资助机构,如果我们已经有明确的聚焦人群和关注议题,还需要了解残障吗?如果我们已经资助了残障相关项目、甚至有专门的残障相关资助板块,还需要从了解残障开始吗?CDR与上海有人基金会联合主办“残障融合意识与基金会从业者专业发展”线上研讨,让我们回到基点,重新认识残障,进而思考残障对于自己作为个人、以及作为资助者,意味着什么。

文本为活动资料和视频实录,欢迎回顾。

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CDR社会议题知识库>> 残障基础>>

 

(以下为活动要点时间轴)

00:09:00-01:11:21  嘉宾分享:残障融合意识与基金会/公益行业从业者专业发展

01:11:22-01:46:02  现场问答:

  • 1、联合国残疾人保障法里为什么用的还是“残疾”?
  • 2、目前国内残障领域的公益项目总体是什么情况?可以分享一下吗
  • 3、有时候很可能我们自己觉得具备残障视角了,但可能因为确实没有换位思考过 很多不自知的忽略。有人基金会的老师能否举1-2个很典型的例子
    • (1)残障领域的干预太过“供方视角”,怎样才叫真正的为残障人士赋权赋能?
    • (2)即使不直接从事残障领域的资助,但是如果具备了更好的残障视角,有些工作可以做的更好?或者因为不够具备残障视角有些问题容易被忽略和无视的?
  • 4、国内对残障项目的资助情况如何?
  • 5、国内有哪些体现了残障融合意识的优秀案例?

01:48:05-01:53:18  听众总结分享(敦和基金会 黄佳):本场分享印象深刻、且值得资助同行关注的亮点